close

我很喜歡聽音樂會,覺得比看電影還享受。(不過在音樂會睡著的話,覺得你不禮貌的人應該比譴責你看電影時睡著的人還多得多。這是聽音樂會的缺點。)

元旦去聽新年音樂會,是第一次在音樂廳跨年,雖然指揮在跨年那一刻會做的事情我早就在很多新年音樂會的錄影中看過了,但人在現場的感覺真的豐富到讓人彈舌!而且充滿希望。果然今年到目前為止,我雖然一樣抱怨很累,一樣不滿自己的上課時數太長,一樣聽到關鍵字變懊悔自己曾經做過錯誤的選擇,但是心情很好。謝謝郭小秋的陪伴。

然後我又聽了北市國的音樂會,雖然整場音樂會想聽的就只有一首改編的梁祝(拉琴的張正傑真的很迷人),但還是去了很久沒去的中山堂。那場音樂會讓我想起民族系,非常久遠的歲月。不過對於遼闊的蒙藏音樂,我一直都沒有很大的感受。

今年上半年我最期待的巴蕾沒買到票(應該說是沒有富有到可以花半萬元以上去看表演),還好還有聽到馬勒。我喜歡馬勒交響曲中的人生(當然我希望自己可以平平凡凡地就好,不需要向大音樂家一樣命運乖舛),就算橫逆也能開出溫馨小花,就算驚濤駭浪也能有平穩的航行。因為馬勒不適合在家聽(如果有錢能弄視聽室,當然另當別論啦),也不能開車聽,所以去音樂廳真的是最好的。上半場是莫札特的交響曲《林茲》,我當然無法分辨其中含有海頓的風格,不過忍不住想說這真是交響曲「小品」啊!很輕快、簡潔,我想手冊上介紹的「不脫娛樂貴族的性質」就是這種感覺了吧?老實說,我有被娛樂到,所以現在幻想自己是貴族......。

下半場是馬勒六號。中場舞台上的準備跟上半場比起來,很像大軍出征,陣勢龐大,我莫名地就緊張起來。節目單上寫著「......深刻地描寫了瀕臨死亡的美感,......作品裡的死亡,是一種追求靈魂昇華的境地,而非恐怖的鬼魅或是地獄試煉的慘狀。」我想,如果我是那瀕死的靈魂,應該不想昇華,會選擇堅定地繼續坐在那裡,等待下一個美麗的音符出現。

走出音樂廳,發現剛下完一場雨,地溼溼的,而天,很藍,即使還有不少雲,卻讓我忍不住不斷抬頭。我第一次覺得中正紀念堂的屋頂漂亮。不過為了某種意識形態的堅持,我並沒有拿出相機。廣場上玩耍的小孩好多,下次應該帶楊小外去玩一下都市小孩在玩的。

回到宜蘭,剛好是天未暗燈已亮的時刻,稻田這樣看去很美,很有回家的感覺。

DSCN964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t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