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台灣隨意走 (3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郭小秋費了一番心思才到達的地方,我們甚至不確定那是不是民生社區。總之,沒有在網路上或在書上看到那樣優雅,但很愜意。是個讓人想停下來的地方。

(P5100沒有帶在身上,只有玩具小相機,看不到自己拍了什麼,我又忘了這相機會讓白色發亮,所以回家看相片時也非常驚訝。)

IMG_0002.JPG 

↑首先遇見老房子。

IMG_0007.JPG 

mat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DSCN2048.JPG 

要不要去台東,一直是我這幾年的煎熬。

但是在那裡,有朋友的支持與鼓勵。

也許不是徹夜促膝,但供我住、為我打點回校事務,

 一起吃頓飯,東談西聊,內心的疑慮可以放下許多。

mat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知道這家民宿後就一直掛心著想來,

因為受到它簡潔的外型以及內斂的裝潢吸引。

只是台東的朋友們很熱情,我也覺得不應該多花錢,所以總是錯過。

這次為了好好將論文計畫「收尾」,

實在需要可以一個人靜靜地寫的地方,

mat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展的經驗是高中時和爸爸的朋友的女兒一起去北美館看羅丹雕塑展,但我不得不承認對我而言雕塑是所有藝術形式中最有距離感的一種。(其實去巴黎時從大門偷窺沒開館的羅丹博物館的花園,也曾經暗下決心要好好學習欣賞雕塑。)不過朱銘可是我們台灣的雕塑大師,太極系列用木與銅卻能呈現柔之力,是我景仰已久的作品,因此美術館開館那麼多年我都沒去過,好像太不應該!於是抓緊暑假的尾巴,和郭小秋一起去了一趟。

DSC_0039.JPG 

↑入館通道。(我非常喜歡這裡。)

DSC_0042.JPG 

↑人間系列的傘兵阿兵哥們。

mat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很久沒有好好享受海邊的傍晚了,終於在暑假快結束時可以有傍晚的陽光作伴。我們忙著稱讚立秋過後的落日,卻忘了可以停車,等到停下來時,太陽已經躲到山後去啦!幸好雲兒沒有放棄,乘著餘暉繼續和大海聊著。

出版物1.jpg 


mat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除了大紅球及室內展覽與影像說明,「藝術在山左右」還有四個戶外展。

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徐永旭的「再」。藝術家以最原始的手指,在陶土上按壓擠撕,企圖呈現陶的極大與極薄,突破陶的厚度與尺寸限制,藝術家稱之為「反陶」。除了創作,開展當天藝術家也準備了陶籤,讓參觀者寫下希望,提出對生命的關照。

徐永旭。再。 

↑陶籤。但是我看無這是什麼意思。

徐永旭。再。 

mat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初看過一篇報導,分析「微網誌」的商機。我不是生意人,所以如何利用並不吸引我,倒是「微網誌」這詞兒抓緊我眼睛。

原本我就不是個能寫很多字的人,自從去臉書之後,愈寫愈短,有時能以「具體而微」安慰自己,但更常感到擔憂,因為那些不是片段而是片斷,有鋒利無情的一面,會斲削生活。但,幸好有數位相機,辛勤地拾齊零散的記憶——雖然在看見同一個行程拍了近二百張照片時常常有懊惱的時候。

來分享照片吧!

星期日沒跟媽媽一起過母親節,和郭小秋一起去看了「藝術在山左右」以及「四月望雨」。

「藝術在山左右」是個裝置藝術展,起初是受無緣參與的紅球計畫(RedBall Project)吸引(知道時紅球已經從台灣消失了),所以只能參觀固定式的展。象山下的老社區,處在台北市裡相對低矮的房舍所構成的巷弄間,身邊經過的都是老人與外傭,時光沒有倒流,沒有靜止,只是幾無聲息。參展的六位藝術家都很年輕,但我不覺得他們企圖為這個社區注入活力,而是發掘人與人、與自己、與物品、與環境之間的力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黃博志、劉瀚之的「回到半空中」——站在那陡梯下都還來不及開始思考該用哪隻腳哪隻手一起攀爬上樓,就聞到裝潢時特有的木板味,還沒上漆,剛剛從貨車上搬下來的那種木板。上樓後對於只比我的150公分高不了多少的閣樓樣貌感到驚訝(完全沒想到那短而陡的梯是個預告),還有派爾斯歐芙(piles of)書本們以及漏斗水桶菜籃直頂到天花板,以及旋轉不停的各式小玩意兒,都讓我想到我家的小人兒外外姑娘。

mat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學社會課本都出現咱們三星上將梨的雨傘海,我竟然一年一年地過了都還沒拍到照片。

今天因為少了一顆印章而多了一個早上,所以特地帶著相機去拍照。

很高興是個晴天,雖然那傘本來是用來防雨水打落花粉的。

傘下的梨已經結果了,希望果農們都有個好年!

DSCN9942.JPG 

mat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燦的煙火之後,我和郭小秋在元旦下午從士林搭266穿越一整個台北市,來到四四南村。忘了是多久以前知道的地方,掛心著,終於在這個沒有陽光的日子得以見面。坐在公車上看見四四南村,我有點恍惚,很小的屋頂,像是比例怪異的模型,不夠小也沒大到能住人。

我的成長過程中,對「眷村」始終有一種莫名的情感,大概因為媽媽婚前在聯勤被服廠工作,因此有很多「老芋仔」的事蹟可講;我們讀小學時,媽媽在食品工廠當會計,外婆、奶奶也在這個工廠工作,而工廠裡有二位「大師」,一個四川人、一個湖南人,因為媽媽和阿嬤們的關係,對我們姊妹照顧有加,因此我也很喜歡這二個不會講台語的「阿公仔」。但直到小學高年級,爸爸在山隊認識了唐爺爺,我才第一次踏進眷村。因為水泥壁和高度的關係,我覺得眼前僅是一片灰壓壓,像是不存在的世界卻又具體地出現眼前;進到屋子後浮現的第一個想法是:「為什麼這麼高大的外省人*要住這麼小的房子?」上樓時似乎樓梯才走一半,就能見到二樓地板。(註:我必須說明對我而言,「外」省人並沒有任何敵我之分,純粹只是因為我想不出什麼可以讓大家容易分辨的新詞彙。)

直到上大學前,我生活中的外省人都是這些長輩,我心疼他們人在台灣卻緊抱不可得的歸鄉夢,那些輾轉流離的艱辛,必定加深他們對祖國的懷念。我知道他們不愛台灣,這陌生的土地、詰聱的方言、無親無故的疏離......他們落地了卻很難下定決心在這裡生根。但我不曾聽聞他們咒罵台灣。

大學時認識了幾個外省人(1949以後的第三代),因為話都講得通,所以沒有特別的差異感,只是偶爾在講到國家時,他們很驕傲,因為他們的家族中有不少職業軍人,我們皆蒙受保衛。

mat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N7375.JPG

一趟只有紙教堂和民宿的簡單旅程,卻充滿感情。(紙教堂相片在這裡。

水災過後,想起九二一之後的這個教堂,滿心祝福南台灣能早日從夢靨中醒來,不論總統及執政團隊有沒有同情心同理心、有沒有能說人話的嘴巴,都能找回自己的美與生命!


mat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暌違數年,終於有機會再訪台南。

 

每次到台南,都有朋友熱情相迎,周大寶、黃小瑄、爸爸的同袍,在古蹟間穿梭,或在大學生的潮流之地出沒,還吃過眾人讚不覺口的清涮羊肉料理(但這好像不在台南市,而且基本上我很怕羊肉,所以差不多是閉氣吃完這頓飯的)。

 

這次的台南小旅行則有張小之和飽讀詩書的張爸爸當東道主,還見到非常非常久沒有消息的美滿學姐,除了是吃得最多的一次,更是收穫最豐富的一次。

mat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離鄉之前,宜蘭孩子就已學會鄉愁與對家鄉的依戀。我們不斷聽聞龜山島種種,她是守護,像母親日夜不眠居於孩子身邊,慈愛、堅定、勇敢地看望我們。因此當懷抱行囊坐在轟隆隆的火車之中,我們欣慰龜山島以她的沉穩向我們承諾會一直在那兒等待我們;而當遊子帶著疲憊坐在返鄉列車上沉睡,丟丟噹仔必然在最後一個山洞響起,宜蘭的氣味也會從海上滲入,喚醒遊子,一睜眼便望見開闊,還有龜山島,靜靜地,仍在那裏,淺笑歡迎我們歸來。

但是我們當中的許多,從未踏上龜山島──是鄉愁的象徵,也是玄天上帝賜福宜蘭的明證。六月中噶瑪蘭登山協會辦了登龜山爬401高地的活動,很久沒跟爸爸一起去爬山的我們,在龜山島的吸引下,二話不說地繳了錢。期待了一個多月,終於到了出發的日子,可是天氣不佳,沒有陽光,沒有藍天,幸好有期待與興奮的心情。

DSCN5861.JPG 

↑等待船啟航時的烏石港。雲很厚,看著遠方的高樓,我又莫名地有了末日的感覺。

DSCN5870.JPG  

mat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梅花湖是陪伴瑪塔諾長大的地方,不只爸爸媽媽常常帶我們去,小學五年級第一次外宿是在三清宮香客大樓,妹妹出國唸書回台灣的隔天,爸爸又挖我們早起去走梅花湖後山。現在如果我能起得早,也會跟媽媽去環湖走一圈;過年番茄汁同學來訪,我哪兒也沒帶她去,就只是去環湖走一圈,也很盡興。

現在,我的梅花湖印象即將增加岱妮爽朗談笑準備早餐的身影,再過不久還會增加小波先生在檜木地板上學爬的逗趣模樣(但是經過外外小姐姐的試驗,那些我們讚不絕口的木頭,應該不適合嬰兒學爬學走)。因為,「」要開門迎客啦!

關於美好的所在,瑪塔諾強烈建議親自造訪,尤其是這樣一個能夠滿鞠木頭香味的地方,你不去試著打開那扇門,太可惜啦!瑪塔諾相片拍得不好,但保證「」能讓你擁有人生當中最舒適、最好呼吸的時刻。

DSCN9729.JPG 

↑森的客廳。來享受被木頭包圍的感覺吧!

文章標籤

mat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16 Thu 2009 23:41
  • 周日

我在宜蘭沒找到能好好地坐很久吃早餐的地方。(但是其實我一個人在麥當勞或星巴克也可以坐很久吃得很舒服啦!只不過我已經很久沒有早起吃早餐啦!每天都是起床時間跟上班時間差不多。)上上周為了向小羊小小表達想不出新把戲來慶生的歉意(汗顏的是,直到周日行程終了,都還是羊姊姊服務著我們),與郭小秋與小羊有了個周日約會。小羊周日早上醒來邊刷牙邊為睡在家裡的二人尋找早餐地點,雖然有點搞笑,但是頗令人感動。看了小羊找到的幾家店,我不禁想說:「天母真是個好地方。」雖然「溫德德式餐館」並不是我們不熟的地方,但從沒在那邊吃過早餐,所以也挺興奮。

溫德有戶外座位,不過人已經很多了,所以我們得到室內但靠窗的座位(我還因此清楚地看見窗外的姑娘相機裡的照片。僅僅只是一面落地玻璃,就能讓人以為處在不同世界嗎?)在等待的空檔,我也拍了照片。只不過我較喜歡的那張有一位對服務生碎碎唸說:「我還是你們的VIP呢!為什麼我等那麼久?」的女士,所以就用這張吧!

DSCN9294.JPG 

第一個行程是選麵包,我們可以選四種,不過照片裡吃到只剩二種啦!溫德的麵包,我想不用我多說,吃過的肯定都說好!麵粉與酵母和在一起,加上溫德的烘培,就是醉人啊!輕輕淺淺飄散而出的味道,更是讓我覺得幸福至極。

DSCN9302.JPG 

mat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為一個沒去過童玩節的宜蘭人,綠博真是很受我青睞的。(不過我得承認每一年都比前一年不認真,大概是因為展館一樣,動線差不多,所以就算展示內容不一樣,還是不太有新鮮感。但以環保為出發點的綠博,因為參觀人次太多所以變得很不環保,製造那麼多垃圾還每年換展館的話,就太不像樣了。)

今年最吸引我的是入園處的白鷺鷥,還有隨處可見的背上有花水桶鐵牛。蝸牛館雖然不是真的「牛」,但因為展館的設計很可愛,尤其是蝸牛觸角的造型真是讓我心花開,所以算比較仔細地看了。

DSCN9453-1.jpg 

DSCN9459-1.jpg 

↑飛在花叢間的白鷺鷥,說實在還滿不習慣的。不過現場看真的很漂亮,各個角度都有不同的感覺。

mat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除了杜鵑,春天的另一個象徵大概就是櫻花了吧?於是我們也到天元宮賞櫻。賞櫻這一天(3月15日)我們起個大早,外外寶貝甚至還在睡夢中呢!感謝凱淵爸爸(這樣說很像很熟,但其實是一個完全不認識的熱心網友啦!)提供的路線,所以到達時雖然天元宮已是人潮洶湧,我們卻沒遇到塞車。

因為盛開的櫻花真的太美,所以有許多攝影高手帶著重裝備,因此只想拍家人合照的我們很難搶到好位置(也不好意思搶啦)。

DSCN8379.JPG 

↑網路上有非常多漂亮的櫻花特寫,但既然我自己也拍了,就算阿里不達,也還是來一下吧。

DSCN8384.jpg  

mat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就住在宜蘭,但因為工作與貪睡,所以比起去台東前的幾年,目前可說是跟宜蘭這塊美好的土地呈現同床異夢的窘境。幸好拍照已經是全民運動,加上部落格風行,大家都有發表平台,所以黑漆麻黑的夜裡仍可坐在電腦前欣賞宜蘭,幻想著有一天一定要去這個地方吃吃走走。

目前每天都會逛的宜蘭有這幾位不認識的攝影高手的部:

水‧蜻蜓:http://www.wretch.cc/blog/waterdra

Den的攝影空間:http://www.wretch.cc/blog/den531

Smilejean紫色微笑:http://www.wretch.cc/blog/smilejean

mat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十二月初逛了永康街周邊之後,我跟郭小秋意猶未盡,因此決定隔週到伊通公園去。本來是要看展的,沒想到周日休息呢!二人於是在伊通街附近閒晃,還去了我差點兒遺忘的長春戲院後頭的四平市場呢!走著走著,郭小秋想到重慶北路去買「茶米」,於是搭上公車,到名副其實的「老台北」去了。只不過「茶米」沒買成,卻很舒服地在冬陽中用雙腳認識大稻埕與大龍峒。都放在相簿「台北老風華」裡了。但是我拍的照實在不怎樣,所以找了幾個還不錯的部落格跟大家分享!

大稻埕慈聖宮廟前小吃:該怎麼說呢,就是一整個超台啊!很令人懷念的氛圍,尤其是魷魚和毛蟹看起來真美味。可惜當天我跟郭小秋到的時候人家都差不多要收攤了,再加上實在也不是很餓,所以就跟美食錯身而過啦!(排列方式絕對與我個人對該相片的喜好程度有關

http://www.wretch.cc/blog/SUVcougar/3213403

http://blog.chinatimes.com/eat/archive/2007/07/19/182269.html

http://www.wretch.cc/blog/bajenny/11723435

mat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