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鄉之前,宜蘭孩子就已學會鄉愁與對家鄉的依戀。我們不斷聽聞龜山島種種,她是守護,像母親日夜不眠居於孩子身邊,慈愛、堅定、勇敢地看望我們。因此當懷抱行囊坐在轟隆隆的火車之中,我們欣慰龜山島以她的沉穩向我們承諾會一直在那兒等待我們;而當遊子帶著疲憊坐在返鄉列車上沉睡,丟丟噹仔必然在最後一個山洞響起,宜蘭的氣味也會從海上滲入,喚醒遊子,一睜眼便望見開闊,還有龜山島,靜靜地,仍在那裏,淺笑歡迎我們歸來。
但是我們當中的許多,從未踏上龜山島──是鄉愁的象徵,也是玄天上帝賜福宜蘭的明證。六月中噶瑪蘭登山協會辦了登龜山爬401高地的活動,很久沒跟爸爸一起去爬山的我們,在龜山島的吸引下,二話不說地繳了錢。期待了一個多月,終於到了出發的日子,可是天氣不佳,沒有陽光,沒有藍天,幸好有期待與興奮的心情。
↑等待船啟航時的烏石港。雲很厚,看著遠方的高樓,我又莫名地有了末日的感覺。
↑Bye-bye, Taiwan.(搞得很像要出國。好像應該說「再見,頭城。」就好了。)
←當天很沒誠意的陽光只在船行的浪濤間可見。
↑明明就是龜頭沒錯,卻要很小心地說是「龜的頭」。綠色的草地雖然上不去,但是很漂亮。
↑我覺得龜山島的這一面也可以拍《魔戒》。
↑因為海底溫泉而形成的美麗藍色。(據說是因為龜山島的海底溫泉屬強酸性,所以和海水中和而導致海水顏色改變。因為船尾馬達聲很大,所以我聽不清楚介紹,google一下,說詞大致相同,就這麼相信吧。)
↑那圈顏色最淺的地方是溫泉冒出來的地方。
↑有溫泉的藍和沒溫泉的黑。一直到那一天我才知道為什麼地形圖上龜山頭的旁邊總會有一帶漂亮的淺藍色。這張照片的對比讓我終於能想像為什麼台灣海峽也叫「黑水溝」,雖然這裡是太平洋啦!
↑我喜歡這張照片,不是因為我愛刺激,覺得一葉扁舟在浪濤間載浮載沉很吸引人,而是因為溫泉的海藍色跟天空的藍很接近,因此不是海天一線,而是海海一線。
↑特殊的火山地形。
↑龜山島碼頭。本來不想拍,但是聽見海巡大喊:「快點向前走,這裡不能拍照!」立刻開了相機拍一張。到底是拍照會停下來(可是我沒停喔),影響後面的遊客前進,所以不給拍,或者又是因為軍事安全理由不能拍?
↑島上唯一的廟宇「普陀巖」。(但是我看過的書可能年代久遠,所以都是「拱蘭宮」,因此我不斷地說成拱蘭宮。)遠方的觀音佇立在龜尾潭邊,不知要守候誰?現在連阿兵哥也沒有了......。
↑普陀巖與無人居住的民宅。介紹一下,那個橫拿著登山杖的是我阿爸。其實我一點都不想拍到任何人......,但是說有登島人數限制的龜山島其實假日人很多,所以同為遊客的我得不到寧靜的感覺。
↑龜尾潭與變成軍營的龜山國小。
↑遊客這麼多,這一天真的島孤人不孤了。
↑這些卵石能證明這是隻母龜。
↑守衛宜蘭外海安全的大砲。據說以交叉火網的配置,加上與北方澳的砲合作,能一網打盡敵軍。
↑平靜且一望無際的龜尾潭。
↑工作中很men的男人。
在島上繞了一圈,接下來就是重頭戲──登401高地。聽到總共有1706階時,忍不住在心中默默將之換算成樓層高度,如果以我家一層樓17階來算,那麼就有100層樓了!好想放棄啊!不過人都來了,而且不能丟老爸的臉,硬著頭皮也要爬上去。
↑每100階就標示一次,因此心中不斷產生「如果現在放棄,那麼剛剛喘的那些就白費了」的想法,300,500,700,900的,就到了1000,也欣賞到會隨潮汐改變方向的龜尾。
↑好不容易才爬上1000階,在涼亭看到這番景致,對於山頂所能看到的景色就更加期待了!
↑快到了。不過低頭苦苦往上爬的我,到了這裡才猛然發覺,霧好濃......~~>.<~~那我要看什麼風景啊?
↑最後一階了。雖然被霧澆了桶冷水,仍掩不住心中的驕傲!
↑最高的觀景台上的解說牌。但是也只看的到這面解說牌和轉轉轉的子彈貌風向儀(但我並不確定是不是風向儀)。
↑霧濛濛。
因失望而挺隨便地拍了幾張照片,我開始往下走,沒想到雙腳不聽使喚,抖個不停,比爬上來時還痛苦,幸好阿爸有準備登山杖,靠著登山杖我才能順利下山。
↑快要到了,快要到了。竟然比上山時更希望快要到了。
然後我們就回家了。因為很累,所以想不出更好的結語了,借普羅小孩的「然後」一用。
雖然妹妹說龜山島果然如傳言很無聊,我也這麼認為,但是儘管夢想破滅(其實原本也沒什麼多餘的想像),儘管應該不再離鄉,我仍然愛龜山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