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下一杯暖心的咖非之後,我們搭乘京都巴士17號公車前往大原。
公車行經京都最繁華的區域,然後沿著鴨川往山區行進。
坐在公車上的我,說實在對於大家必訪的鴨川有點失望,
或許是楓葉與銀杏與櫻花都處在最尷尬的時候吧?
也可能因為天氣太冷,光是腦海中想著站在空曠之處都難以承受,當然無法喜歡。
沒多久公車開始爬坡,
眼前所見已經是在台灣得費一點時間才能享受的山區景色,
我跟郭小秋說:「沒想到半小時左右,我們就已經在思源啞口了!」(當然這裡更有人煙。)
大約一小時後,公車抵達大原站。
要去三千院的我們錯往寂光院的方向走,沒想到遇見一片波斯花海。
說這景色熟悉,卻又因為周圍的山而有那麼一點不同。
發現寂光院還得花一點時間才到得了,決定回頭,坐在花海前野餐。
每一種口味的壽司都好吃,尤其中間包了不知名漬物的那三捲,清新爽口卻也適合冷天。
吃完壽司,往三千院前進。
我們像極了廣告裡送郵件的狗狗,總是在途中受新奇事物吸引。
這是圓仔花吧?
嗯,根據照片顯示的時間,我們走了一小時。(搭公車都回到京都市區了啊!)
這花瓣細長的菊花也出現在民宿,對我來說是很日本的菊花啊!
參道上賣烤年糕(?)的阿公非常專業,看見相機鏡頭對著他,還會抬起頭微笑,暫停手邊動作讓人拍照呢!
雖然我不覺得是很特別的東西,但也不難吃,所以被招呼進店裡喝免費麥茶時買了一包。
(不過在奈良就被我們微波吃掉了。)
松門真的有松!
我喜歡陽光恣意穿梭於竹簾內外,與風共舞。
京都人好像很愛「野菜」,
不管哪種餐廳,好像野菜的價格都比其他食物高一點。
參道上也有許多賣野菜的攤子,好像比漬物更吸引婆婆媽媽哩!
莫非這就是日本的金柑糖?
原本想買來讓澄澄撿完雞蛋後去摘草花的,
沒想到大姨和小秋阿姨二人專精閒晃,
回程時人家早收攤啦!
就在我研究小花籃的時候,一對老夫妻停在我前方,
觀察他們討論時的動作,我覺得是要與這二把傘合照。
(此次在日本看見很多頭髮花白的夫妻攜手同行,對對鶼鰈情深,在我眼裡,就是世間最大的幸福啊!)
其實是要偷拍老闆啦!
走在參道上,對楓紅的狀況有點擔憂。不知道此行能不能看見夢想中的樣子。
綠色的楓葉,其實也吸引我。
陽光時隱時現,
行至此處,正好上演一齣皮影戲。
此次旅行,到哪兒都見到這紅通通喜氣極了的果子,
掛在枝頭的、擺在門前的、插在瓶裡的。
不過一直沒有細看,不知道是不是狀元紅。
嗯......內心哀怨。如果一直都是這種紅,那不如給我滿山遍野的綠吧!
陽光愛極捉迷藏,
我也不清楚自己追的是光或葉。
終於,離目的地近了點。
還沒見識過楓紅的我,在這裡已經醉了。(之前在福壽山看到的「紫葉楓」,好像無論何時都紅。)
這一團是日本阿公阿嬤團。
(導遊穿著電車車掌似的制服,拿著一隻小三角旗,完全讓我想起在電視上看到的有吃有喝又有拿的便宜公車之旅,實在非常有趣。)
好玩的是,每個日本團都非常認真坐在這裡拍團照。
買票前湊熱鬧,也幫大家拍一張吧!
買票時遇到旅行團真是有點麻煩,不過這樣也好,停下來拍照的理由變得充分。
這是一棵樹的內斂。
這是一棵樹的沉穩。
這是一道光的熱烈。
進三千院要脫鞋,提供「靴袋」(塑膠袋)裝鞋,要提著走。
我學到一個新詞:土足。
院內有個「寫經場」,大大吸引我目光!
但是心不靜(當時好像也沒打算靜),
就繼續「順路」參觀吧!
民宿裡也掛了一幅,但目前還沒找到這到底是什麼。
(以上,真的一副什麼也不知道的口吻哪!)
這景色,似乎已值得尖叫?
鋪著紅色墊子的地方是「茶席」,得付錢消費才能坐的地方。
雖然此刻楓未紅,但日式庭園的療癒力一點不減。
(幸運的是,愈往內走,楓愈紅。)
終於看到吸引我們前來三千院的要角:苔原。
這裡沒有茶席,二人仍靜靜坐在廊上,欣賞日光。
回頭偷拍和尚。
坐了一會兒,我們決定好好把握陽光,所以穿上鞋繼續前進。
京都的楓,在我眼裡都是星星,
在白日閃耀的星星。
(不過怎麼是七葉?不是三葉楓五葉槭嗎?)
(好吧,當我這麼說的時候,其實也弄不清楚,說不定是三葉槭五葉楓?)
苔原的苔,和我想像中不同,原來它們不是匐地長的。
大概也因為如此,與光的對話更清晰了。
(不過我們耽溺於光,錯過苔原上的小沙彌了。)
順路走下去,看見許多前來參拜的日本家庭,
我想,人類對生命之平靜和樂的追求,無論到了哪兒都相同。
「往生極樂院」這名字會讓台灣人畏懼吧?
這裡藏有國寶,
然而不識貨的我們沒有排隊參觀,
我只是不斷思考「往生」「極樂」二詞的組合,
到底我們要不要相信另一個世界的美好?
我還沒開始搔頭苦思,就轉身看見屋頂金閃閃的黃葉。
不想了!有一天去了就知道 :)
據說抽到不好的籤,就會像繪馬一樣綁起來,留在廟裡,以免把厄運帶回家。
不過我好奇的是為何懷紙的封面(?)也被留在這裡,
原以為有人在空白懷紙上寫了願望,
但仔細一瞧,沒有啊!都是籤。
(幸好我是不求甚解的人,免苦惱,繼續走吧!)
接著到了金色不動堂與觀音堂。
堂前有休息室,提供免費的熱紫蘇茶(有金箔喔),叫做金色不動明茶,
喜歡的話,休息室旁就有販售處。
(除了紫蘇茶裡加鹽,因此無法習慣外,價格也令人咋舌!)
(此為回程時拍的。)
休息室旁的繪馬。
繪馬上的紅楓黃楓以及可愛的小沙彌,讓我內心的斑馬出動了。
費了好一番勁跟朱印所的和尚溝通無效,
還好賣紫蘇茶的阿姨會一點英文,所以順利買到。
(回家後上網查,好像可以投錢在擺置繪馬的托盤下的桶子裡啊!)
我們不會說日語,而朱印所的和尚不會說英語,一開始大概以為我們要拿繪馬請他們寫,所以直搖頭說不行,害我們以為繪馬不能買,大大傷了旅人的心啊!
觀音堂裡有解籤的阿姨,
我們進去時剛好有三位OL風格的女生請阿姨解籤,
她們說甚麼我當然聽不懂,
但最後說了「還好!」(當然是日文啦!)讓我也跟著放心。
在台灣,要看到筆直的杉可得費一番勁,
很久沒上山的我,好想念這樣的景色!
雖然搭飛機要花更多錢、更長的時間,
可是從我們住的地方到這裡不過一小時,
還是讓我充滿感激!(緯度的差異真奇妙!)
錯過苔原的小沙彌,這裡也有!
在群杉之間,受夕陽襯托,更顯平靜。
幾分鐘的差別,陽光的影響已經大異其趣。
期待紅楓的我,見她們於尚未轉黃的綠葉後若隱若現,只覺得處在天堂。
於綠流中徜徉,等待醉紅之時。
往生極樂院的人潮隨著天色散去,靜寂之氛更加濃厚。
要向三千院道別了。
因為郭媽媽來京都時不肯跟郭小秋一起到三千院,所以我們把嵐山改為大原,
享受了一天靜謐。
出口的丹融房 (打不出那個很像丹的字)據說是皇室到訪時抄經的場所。
金色梨菊紋,讓我想起《菊花與劍》這本書,
任何學習文化人類學的學生都必需讀的入門書籍。
日本在文化人類學研究中佔有極重要之地位,
李維史陀也有《月的另一面》專談日本。
從小聽阿公阿嬤對日本的孺慕之情(明明是被殖民的人啊),
看見這菊紋的當下,升起一股學日文的決心!
(當然坐了一趟飛機回來之後,變成「有機會的話就去學吧!」)
離開三千院,我們往勝林院去。
雖然因為天晚了,沒有買票進去,但勝林院看起來也是個厲害的地方哩!
茶花好像也是日本人喜歡的植物,
不只有「椿」手帕,連馬油護手霜上面都有「椿」字哩!
我最喜歡的是走過一排紅楓後過橋回家的感覺。
回程我吃了一根漬黃瓜與漬茄子,
超級鹹,但口感爽脆。
回家後上網查才知道原來也是三千院參道上厲害的名產哩!
老闆推薦的only 20 meters away美景,雖然很難拍,還是要拍!
在這片開闊中吃完小黃瓜和茄子,
我們要搭公車下山,回到繁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