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銀閣寺附近搭5號公車,沒想到好一會兒才抵達一乘寺下り松町站,都超過一日券能使用的範圍了哩!
下車後果然發現地圖不敷使用,於是使出「腳長在嘴巴上」的民族系絕學,
往最近的超市去,邊走邊進行「路上觀察」,
終於在超市門口選定一位年輕女子。
賓果!會講英語!(不過我覺得日本人應該是「怕」說英語,而非「不會」說英語。)
她非常熱心地用英語講了二句後,以忽然想起的大澈大悟語氣問:Can you speak Chinese?
趕快點頭說:「會!」
於是非常順利地取得前往惠文社一乘寺店的情報,
出發!(實在太好運了啊!)
此時太陽已經落到山巔之後,氣溫低了許多,
但旅人也只能不斷碎念,沒有更多衣服可以穿上身了啊!
幸好東張西望多少分散了點注意力,
停下來拍照時完全忘了「冷」這一回事。
路邊一家小店,
鏽跡點點的鐵花窗更顯室內溫暖無比。
那斑駁的門片,竟使我想起冷峻森林裡的糖果屋,
可惜我們不得其門而入。
因為這塊柏林花布,而在櫥窗外觀望好一會,
多麼希望主人只是去洗手間,一、二分鐘之後就來開門了。
當然,一切純屬幻想。
往前走沒幾步,遇見一家活版印刷行!
我忍不住大尖叫!
二人在櫥窗外討論很久,不知道能不能進去,
最後以「展示的明信片上有價格」、「門口掛著布簾」為判斷標準,
以及「大不了被趕出來!」為由壯膽,
我們走進去了。
幸好進來了,因為這裡不只暫時提供溫暖,
店裡的人更是良善,為了我對明信片上所寫的一點小小疑問,
還特地請Google幫我翻譯。
買了二張明信片作為收藏,還獲准拍照。
2010年嚴韻的詩集《日光夜景》以鉛字排版、活版印刷的方式發行時,
我強迫學生「摸」書上的文字的起伏,
也跟學生分享鉛印年代買的書。
沒想到一直沒機會到日星的我,
竟然有幸在這遙遠異地巧遇這與寫字情感無異的活版印刷行。
拍了照,跟友善的工作人員道別,才發現對面一家雜貨店。
為什麼要拍?
因為嚴禁學生喝飲料的瑪塔諾對於日本無處不在的飲料販賣機有點感冒哩!
(好吧!我承認自己會每一台都看啦!
不過我是觀察罐子喔!罐子很漂亮或很特別的話,我才會破例投錢買。)
再往前一點,就到了在超市遇到的好心小姐提示的鐵道,
內心升起「離寶藏近了點」的興奮感。(其實也不過就是一直直走就可以到的啊!)
剛好有火車要經過。
如果我的理解無誤的話,這是賞楓「名鐵」叡山電鐵的一站。
地鐵站外的惠文社一乘寺店廣告。
站外二家腳踏車店分據鐵軌二側,
如果是我,第一次應該會去「林自轉車」。
(好想念外公說「自轉車」的語氣。)
二班車交會。(藍色那輛的彩繪很漂亮,可惜我顧著看,沒拍好。)
因為天冷,一點點距離也走到二人都覺得方向錯誤,
幸好在失去理智前,看到惠文社了!
雖然天色已暗,惠文社這塊古老招牌卻仍顯眼。
夢想中的書店,真的有著溫暖光線,迎接「目不識丁」的旅人。
我,也是那個推開門的人。
雖然看過很多人在店內拍的照片,
不過既然我看到禁止攝影的標誌了,樂於遵守。
由於不諳日文,所以無法確實體會「店長選書」的特殊性,
但是很認真地逛了,
甚至連自己都驚看不懂字也無所謂的雜貨部門都沒書籍部門吸引我。
這裡有《樓上風光:香港天台窩》,要不是九月已經請小小書房幫我訂了,大概就把日文版搬回台灣了。
還有50 PEOPLE OF EAST LONDON也讓我走過來走過去,翻閱數回,
可惜最後以「買了也沒時間立刻讀」為由放下了,可是此刻懊惱不已。
在店內的童書區也流連忘返,但無論如何都是要離開的。
喜歡惠文社店外的燈,喜歡惠文社外成排的自轉車,
比起「華麗」的誠品,這裡的氣氛溫馨許多。
(尤其店外沒有大海報,讓我覺得好開心。)
離開惠文社,我們前往某本閱讀量不大(?)的京都書介紹的小餐館。
途中,遇見這樣的屋子:
由店內擺設,我猜想這是某個具有ECO意識的沙龍。
但無論她是什麼,都為旅人之眼提供填充活力的能量。
要開始自暴自棄時,招牌出現了!我們轉個彎,就到了。
生在在開店要「吃市」的台灣,
此行在日本看見許多社區裡的溫馨店面,感觸良多。
它們以一種「不怕客人少」的姿態,存在每一個寒冷的夜裡,即使只是路過的行人,都能接收溫馨。
吧檯就像自己家,有點凌亂,但自有秩序。
這台綠色的微波爐(?)讓我想起大同電鍋哩!
我們點了定食,也點了店家自釀梅酒。
除了對自家廚房的口味著迷(抽油煙機真的就在櫃台邊,是個用餐區域與廚房無隔閡的小餐坊),
我們也欣賞店家使用並販售當地藝術家的陶器作品。
「酒足飯飽」(其實只有一杯酒,怎麼可能「足」啦)之後,
我們鼓起勇氣,投入室外的黑暗與寒冷,
要回市區的民宿了。
回程,我們走進惠文社的文具部。
補拍惠文社的文具店。(還好現場的紙膠帶不多,不然就被扒一層皮了!)
坐在5號公車上,因為溫暖而昏昏欲睡,
朦朧間好像看見傍晚在銀閣寺遇到的和服體驗團團員們由遊覽車上走下來,前往小七購物。
將睡欲睡間,我們回到五条。
拍了一直很好奇的隔壁巷子的餐廳。
也拍了我們住宿的月屋的夜晚樣貌。
晚安,京都。
期待明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