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出發前閱讀京都相關資料時,郭小秋傳來「長屋」一詞,我入迷不已!
「長屋」好像滿常出現在日本時代劇中,
濃濃的日式風情之下,藏有一番舊日生活之艱困。
如今化身為年輕藝術家的據點,
老屋留存,並以其穿梭年月的溫潤滋養新人,
怎麼能不去看一看呢?
於是離開永觀堂後,我們搭100路公車前往「安食路地」,
這路車能到清水寺,所以我們上車後沒幾站,車上就擁擠不堪。
和所有要到清水寺的人一起在清水五条站下車後,
郭小秋問我確定不去清水寺嗎,
我非常篤定地說:「不去!」(我內心想著:去清水寺,一定會因為人潮而無法盡興。有機會的話再去吧!)
所以我們和人潮反方向前進。
走在松原通上,感覺日劇中的街道氛圍就在身邊,非常奇妙。
我在某個小巷入口看見商店立牌,
用英文寫著衣著、舊書,忍不住要多走幾步路進去看看。
非常溫馨的店面,不過二人在外面張望時看不出端倪,
便鼓不起勇氣入內參觀,
拍了幾張照片之後就離開了。
回到松原通,我又看見「不思議茶屋」,
看板上的俄羅斯娃娃與如同時光隧道般的小巷,
把我拉了進去。
可惜未營業(大概是因為我們一早就發現卻無法得知的節日吧),
所以回來後上網看看別人的介紹,一解好奇之苦。
http://kyotoasajikan.blog82.fc2.com/blog-entry-1295.html
不懂日文,只能用幾個漢字與一張照片來猜想,
應該是我會喜歡的店哪!
走出小巷,發現一棟老房子門前滿是植物,
不走上前去看還好,一靠近,卻發現一台飲料販賣機裡有可愛的罐子,
顧不得不懂葫蘆裡賣甚麼藥,也不管喝了會不會中毒,買!
可愛罐子既暖手,也讓我滿溢勝利的笑容,
大概是商店街上最開心的人了。
不一會兒,手中地圖告訴我們「安食路地」到了。
沒想到百年町家藏身於現代建築之間,讓我們路過三回而不自知,
最後不死心繞了進來,更有如獲至寶的感受。
只不過這天大部分藝術家不在家,
小巷弄裡出奇安靜,貓步亦可聞。
但既來之則安之,我們還是四處張望。
巷子頭與巷子尾,還是住宅,所以我們輕聲細語,深怕打擾住戶。
這幾籃乾燥花天生該在這裡的樣貌,讓我忽然間懂了何為「安住」。
好喜歡Blow in house這個店名,還有擺放招牌的老屋拉門。
去年九月才知道這種印花玻璃的製法,
問了以玻璃為業的姊夫,他說現在沒有工廠費功夫做這種玻璃了,
好失望!
京都的腳踏車數量之多,真的很需要這種告示牌啊!
彎把自行車也很懷舊!
能這樣斜倚著時光休息一會兒,真好!
畫面中二位少男也來自台灣,算是同好吧?哈哈!
傘與能面無關,不過剛好2月3日是「節分」,加上最近閱讀的小說與能面有關,所以看著看著,竟覺得這散有點像能面。
小小的巷弄裡,空出一小塊地停腳踏車。
從放在門口小桌上的相框裡的幾張紙,我猜這是家餐廳。
喜歡乾燥的紫陽花與月桃種子,
於我看來,是豐盛的象徵。
我們不明就裡地看,為諸多小事物傾心,
但也不得不離開。
提供安食路地網站連結。網站設計極好,而且非常貼心地具有完整的繁體中文版:
安食路地入口處是「大黑湯」澡堂,所以有根高聳的煙囪。
我想,這也是經典的日本吧!
走出巷子,我跟著真人GPS郭小秋,要前往京都車站。
看到穿和服的女士,很正常!畢竟今天從早上就一直見到了。
可是,今天小朋友不是不用上學嗎?怎麼這幾個還穿著制服剛下課哩?
基本上我是喜歡制服的人(當然前提是制服不能醜),
所以看著日本小孩穿著整整齊齊的制服、揹著不花枝招展的書包,內心總有一股安穩。
不過,管他們要不要上學,重點是我在休假啊!哈哈哈哈!
走出安食路地之後沒多久,我們在東川原町上受「紅茶俱樂部」吸引,
時間還早、有點餓、有點冷,所以我們就推門進去了。
老實說,看到MENU上的義大利麵和價錢時我好失望,所以決定以瞎子摸象的方法只點紅茶。
沒想到老闆會說英語!而且非常仔細地說明我們所點的紅茶的特質,然後讓我們自己選杯子。
我們坐定沒多久,來了另外一位客人,
他跟老闆說甚麼我當然聽不懂,
但沒看MENU,而且一進店裡就自在地坐下,拿書出來看,應是熟客。
老闆對紅茶的喜愛從泡茶時嚴謹的態度與對茶具的重視可見一二,
而且他應該是我的論文指導教授之外唯一一個讓我想起「溫文有禮的紳士」一詞之人。
就是如此的風情吸引我們走進去。
下午的陽光灑入店內,讓人想多坐一會兒。
二款桌布我都喜歡。
店內擺的,除了糖果之外,通通是我的愛啊!
最特別的是以盲文紙braille paper包覆的紅茶鐵罐。(店內也有賣以盲文紙製成的筆記本。)
不過顧著聊老闆的「身世」(老闆的母親是在台灣出生的,二戰後才回日本),
竟然忘了問他為什麼選擇盲文紙。(所以又有了再出發的理由?)
忘了問盲文紙的事,但絕不會忘記拜託老闆跟我合照啊!
(應該穿上外套的!妹妹送的這件毛衣超保暖,卻不是我的風格啊!)
依依不捨跟老闆說再見(他真的送到門口來,我們揮了好幾次手要他進去),
我們要往京都車站去,進行首次的購物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