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內心覺得過年的氛圍愈來愈淡,
卻不做任何使之回到過往的嘗試,
甚至放任著年清靜。
但難得有三天完全不用上班的日子,
所以還是把握機會幫居住密度驚人的蘆薈換盆、做了六大瓶蘆薈環酵,
也買了風鈴花,替自己的生活加點色彩。
除夕前一天,媽媽讓我到米店去買在來米,
雖然來了好幾次,但第一次遇到老闆娘,而且相談甚歡,
於是除了米,我還帶著一臉笑離開。
(過了四年多,新家周遭許多老店的老闆娘或老闆還是常說我看起來不像附近的人,
具他們的說法並不是因為生面,而是有不同的氣質。
嗯,好想知道要當隘丁人的話,該有甚麼氣質。)
大年初一,
做到對自己的承諾,到廟裡拜拜。
等待時進村子裡繞繞,
彷彿進到一個遺忘時間卻保有歲月的世界。
即使廟裡播放的新年音樂震天價響,
寧靜的氛圍還是壓過一切歡欣鼓譟。
找不到任何新年訊息的房子,
也和我一樣,覺得平常日更重要嗎?
這房子的柏油味好濃,我忍不住想起九份。
很多人說台灣的鐵皮屋好醜,
但眼見此番風味的我,
卻說不出「醜」這個字。
或許該把所有的要綠不綠的綠色都換成紅色和黑色?
從牆壁裂縫中長出來的不知名小草,在豔陽下有著沙漠風情。
老房子的木窗與瓷磚地以及披覆於天井的陽光,
讓我即使被誤以為賊也無法克制張望的行為 XD
山的形狀,是家鄉的定義之一。
以前(應該是)住在山的另一頭,
現在由此面端看,
層次不減,鄉愁益濃。
初二家人沿著太平洋南行,
我因為要上班,所以今年與太平洋無緣。
依例到大姑家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雖然沒遇到中午回娘家的表姊們與外甥們,
但能看著滿頭花白的姑姑與姑丈食慾佳精神好,
欣慰無比。
可惜晚上不能久坐,無法和大表哥暢快飲酒,
淺嘗幾口他推薦的酒,
相差不只12歲的兄妹二人聊得好開心。
初三開始上班,
也就沒有所謂的假期了,
希望好天氣與湖面金光能撐住我。
新年,
要好好地往前走,
就如嫂嫂送我離開時說的,
年紀有了點,心境自然不同,
能夠愈來愈平靜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