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為了找一張照片,整理起還在用底片相機時相片行在沖洗時送的光碟。(仔細一想,我用數位相機還不滿四年半呢!)
看著相片,拍照當下的心情一一浮現。比起現在常常看著數十甚至上百張的照片,卻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拍,當時那件被媽媽譴責很花錢的事,突然之間成為無價之寶。而且因為拍照很「厚本」,反而更關注觀景窗裡的訊息。自己滿意的照片,一捲底片裡總有一、二張,而現在動輒半百的照片裡甚至還找不到一張合意的。
雖然還沒找到我要的那張照片,卻發現那些有花的日子裡,心情與陽光同樣明朗的自己。
↑這是早期很滿意的一張照片。水仙百合是為了窗而買的,太陽走到這窗前,似乎也是一群蝴蝶舞動著翅膀來拜訪的時刻。
↑當時剛愛上蒔花養卉的媽媽,在圍牆裡種了杜鵑,在日影中灑下一片嬌豔。
↑在綠博遇見大白斑蝶。感謝她的文靜與陽光燦爛,我第一次擁有自己的蝴蝶照片。
↑去台東考試的路上就發現桐花蹤影,卻因為趕路而匆匆行過。考完試回家的路上,終於在東澳附近遇到一棵在完美地點的桐花,和妹妹一起下車欣賞。剛下過雨,桐花在覆滿青苔的石頭上更顯秀麗。
↑在台東時會為自己買花,通常都是白玫瑰。大四時偶爾為我買白玫瑰的男生已經失去消息,卻成為人生中最芬芳的回憶。我喜歡這張照片,因為底片送我帶著咖啡色調的溫厚,讓我驚喜、感動。
↑盛夏時節的荷是我的好朋友,在陽光月影中,每日見面二次。拍照時只顧著看花,一直到好幾天後照片洗出來才發現旁邊民宿的圍牆孔洞好像底片喔!
↑有時,荷不是清高隱士,而是雍容王后。
除了花,用底片相機也拍最喜歡的餐廳——芸堂人文咖啡。每年總要去享受賴姐清淡、健康的創意料理好幾次,讓自己元氣飽滿。
↑這是2005年去台東前和郭小秋來拍的照片。這張照片讓我知道快門的厲害。
當然,底片相機也曾經陪我去爬山。
↑在空中轉了二圈後又飛回台灣,無法在馬祖降落。跟郭小秋二人突然間獲得百無聊賴的端午假期,隨口說說竟然就真的從松山機場回宜蘭,隔天去走松羅步道。現在看這張照片真是莫名其妙,大概是第一次拍出自己可以接受的流水吧?
↑在還不知道會得到什麼相片的年代,對於數日後獲得這橋上的腳步感到幸運。(不過相機蓋就在自己過橋時掉到溪裡了。)
拍花拍水拍餐廳,我的底片相機卻很少拍人。有時為了「到此一遊」的效果想自拍(以前我還真的是很常自己一個人出門從事小旅行啊!),拿著一台笨重的相機也辦不到,難得在池上遇見一台野狼,不拍怎麼行!
↑哇!還背著小登山包呢!那是田裡鋪滿粗糠的時候,黃色的田和天空的藍,是和以往不同的池上印象,也是一輩子都忘不了的風景。後視鏡中的自己,其實充滿疑惑與不安,甚至不耐煩。但我相信現在一切都已經過了,只留著我自己內心珍貴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