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對寧靜的追求,遠甚於快樂。
並非不需要快樂,只是希望在渺渺茫茫的生活中找到平穩的力量,讓自己能夠前行。
於過往的思考裡,總覺得寧靜等於獨處,
然而在屬於我的九月裡,任性接受朋友寵愛之後,
發現寧靜也發生在看著朋友愉悅之時。
因為專注於友誼,所以照片不多,但是夠了。
在蘭女的林蔭大道上,發現壯大之後的孢子。
雖是秋老虎咬了葉子,我卻一反處女座的實際,
認定這是一葉知秋。
此刻看著照片,不解當初按快門之因。
大概是那已失去功能的格柵狀防盜窗,在某種程度上被劉爸複製到我的房子來。
寧靜的書店,有光有影還有人情味。
店主人除了善於介紹來自泰國的文創商品,也寫作與教寫作(真的不應該跟他攀談!皮夾瘦了許多啊!)
知道他畢業於羅高所以我主動攀談,
他以有點害羞的模樣堅持我是學妹(樂)。
最愛那舊式碗櫥,若我也能如此展示收藏的杯子就太好了!
到書店不買書似乎不夠尊重,
所以第二趟去時買了《當女人是一隻鳥》(若非劉小姐阻止,應該連《無用的日子》都帶回了)。
能在這樣的書店買到這本書,非常「搭調」,
讀了幾頁之後決定上網買英文版同步閱讀。
《當女人是一隻鳥》褪去書衣之後,典雅的樣貌更使人迷戀。
書店附近的小巷,
無人。無貓,
只有一個下午。
以及佯裝來自遠方的旅人與同伴。
書店附近還有一棟小屋子,
送上咖啡的濃郁、茶的清香、手作的溫度,
以及悠遠的時光。
窗外車輛不多,行人更少,
然而我們的風景依舊因風而動。
面窗而坐,是一片林,
在寧靜中稱得上打擾的,也只有日光嬉戲。
所謂的友情,是能夠包容偶爾出現的,對孤獨的渴求,
以及回過神後毫無隔閡的接納。
我們都走過這樣的時刻,然後還能一起坐在窗前把臉曬黑。
離院子最近的大桌子,則有四個女人的暢快言談。
或許影響到其他客人(我們真的有時時互相提醒放低音量啊),
卻是我慌亂的生活中最大的寧靜。
第一次去時,有客人看了MENU之後向老闆道歉「啊!跟我們想的不一樣。」然後就離開了。
隔一周再去,店門口掛了MENU,想來老闆應該比客人更希望遇到理想的另一半吧?
這裡,是我大學畢業那年工作的地方,
因為老闆的容忍與鼓勵,所以充滿回憶,所以時常從這裡經過。
我只希望,所謂的風格小店能維持生計,
也保存這裡一如以往的寧靜。
那麼,我就能繼續過活。